7月6日,在美国宣布对34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表示,在美方对中方片面、不公正加征关税措施生效后,中方对美方部分产品加征关税措施也立即生效。中国商务部也明确表示,中方已经做好准备,坚定捍卫自己的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 为进一步剖析中美贸易争端,预测贸易战的走向,中国新闻社7月7日举办了“中美贸易争端背后的较量”论坛。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要保持理性和长远的目光,修好内功,坚定推进改革开放。只有按照既定的节奏,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并与世界各国一道,坚决维护稳定和可预期的全球经贸环境,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贸易霸凌主义休想得逞。 一场新时期结构转型的较量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万喆指出,在聚焦美国挑起的这场贸易战的时候,更重要是要解读贸易战背后的本质。万喆认为,中美贸易争端背后的较量实际上是中美两国在新时期结构转型的较量。 万喆认为,美国这次调起贸易争端或者说打起贸易战,是无理性的、单边主义制裁,美国对中国的指责主要集中在强制性技术转让等方面。强制性技术转让实际上是需要政府审批的时候进行强制性技术装让才能称之为强制性转让,从中可以看到,并不是中国违反了美国所谓的法律法规,而是美国的企业不能够面对在新的结构调整中,中国企业已经与美国更加对等的事实。美国的绝对控制权发生了变化,美国对此感到不满,所以这是一个结构性的较量。 万喆认为,中国在目前状况下,要从短、中、长期做一个预备。从短期来说,还说要对美国进行战术牵制。从中期来讲,最重要还是要进行结构性改革,这点中国其实早已有准备,在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加大对外开放的步伐,并且在全球倡导大家是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使已经有点破碎的国际结构仍然具有粘性。从长期来看,还是要有影响力和吸引力,要有良好的营商环境,要有良好的人才培育机制,要有吸引以及留住人才的环境。所以,从长远看,中国要更多地着力市场化改革,建设更好的营商环境等。同时还要意识到,中美的较量在短期来说,美国会很痛,中国同样也会很痛,这跟我国转型升级如出一辙,但是要度过这个短期通电, 看到更长久的光明。 积极应对风险和挑战 如何应对贸易战?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白明表示,中国现在应该从战前状态走向战时状态。应对此次贸易战要从五个层面考虑。一是个案反制;二是打包式制裁;三是投资反制;四是中国在国际经济上的协调问题,包括金融上的协调、国际治理上的协调、全球治理的协调;五是国际关系上的协调,非经济因素上的协调。白明表示,中美之间的经贸冲突是多方位的,合作也是多方位的。白明认为,中国进行反制,其他的经贸方式也是可以的,比如说一些关键原材料出口等事项来进行反制。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表示,这一场贸易战,中美之间的摩擦是美国霸权对中国这个新型大国的遏制,而这场贸易战只是标志着此前几十年,美国对中国遏制策略的失败,而不得不进入一个新阶段。对此,梅新育一再强调,不能把这次中美贸易战看作一个事件,要把它看作是一个阶段。而且这场贸易战实际上代表着美国对中国比较全面的挑战。因此,贸易战的结果和发展走向可能决定未来十年甚至几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国际格局的大致模样。在本轮中美争端比较早期的时候,梅新育就提出了中国要打一个“史诗级的贸易战”。梅新育表示,应对这场贸易战,第一,要打总体战,而且也是持久战,不能指望这几个月就解决。只有做好这个打算,才能争取稍微好一点的结果。第二,这场中美贸易战是否意味着中美全面激烈的对抗,是否意味着中美由此全面进入新冷战甚至是热战当中?梅新育认为,中美全面对抗的这种风险,在可预见的未来,应该说概率是比较低的,但中国要做好防范极端状况的准备。第三,中国有自己的策略,特朗普向全世界“开战”为中国创造了一个相对良好的外部环境。梅新育强调,中国要利用危机创造的机遇,但也必须正视贸易战带给中国的挑战和风险,并且去思考怎么应对这些挑战。 修炼内功变压力为动力 “目前,中美两国旧有的平衡关系已经被打破或者正在被打破,这个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各种摩擦、各种博弈,这是在新的平衡达成之前的必然结果。同时,最近几年,中美两国在经贸和安全领域竞争加强。在这样两大背景下看中美经贸关系,我觉得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韦德1946全面深刻的认识,要有长期应对的准备。但是首先坚持一点,善战者不言战,中国有足够的智慧和谋略,不能一上来美国开战,韦德1946就开打,毕竟战争不是上策。”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滕建群如是说。 滕建群表示,从国内改革来讲,我国提出来了一系列的宏伟计划和目标,外部压力也是我国的动力之一。同时,要把握中美两国力量平衡转移的节奏,不能用力过猛。从发展来看,我国的工业体系,包括人才储备、市场等现在处在一个爬坡期、上升期,所以一定要沉住气,要把握中美两国力量转移的节奏。还应该加强全民的教育,让老百姓充分意识到这是一场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是一场决定中华民族未来的较量。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永从八方面谈了我国有底气应对贸易战的依据。一是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常态,市场足够大,为中外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二是我国门类齐全的工业部门,是竞争力的重要源泉,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也是我国未来产业升级的必要基础。三是创新动力十足,我国GDP的2.12%用于研发,大概是1.75万亿元,基本上和发达国家水平差不太多。今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专利申请国。四是新的业态不断在为经济增添新的优势。五是全民创业,最近的数据显示,日均新登记的创业户是1.76万,意味着新的企业、新的就业机会,也可能会形成新的竞争势力。六是新业态不断为经济增添新的优势,包括金融科技、电子商务、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电动车、机器人等。七是“一带一路”建设带动了价值链和供应链的延伸,这个延伸使我国在新的环境里去开展更广泛意义上的经贸合作。八是制度优势,能够有效管理贸易战的前端和后端。 李永认为,中国在整个贸易战过程当中,有信心,有底气,应用好自身的资源,继续为世界经济繁荣做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陈甬军预测,此次贸易战我国可以取得发展上的胜利,但是会经过长期多回合的持久过程。 陈甬军建议,一是进一步做实做强“一带一路”,可以把一部分重工产品用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上去。二是建议中国有关部门,如国家发改委运用市场经济的产业政策,适时进行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资产的更新。三是发展新型的易货贸易,中国的产能、中国的产品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去交换其原材料、矿产资源或者是基础设施的需求。四是在国内通过产业政策扩大内需,接下来,再经过调整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以新的姿态站在国际舞台上。